據中國
地震臺網測定,北京時間2011年3月8日0時19分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、扶溝縣、西華縣交界(北緯34.0,東經114.6)發生4.3級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。

北京時間2011年3月8日0時19分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、扶溝縣、西華縣交界(北緯34.0,東經114.6)發生4.3級地震
面對重大自然災害,尤其不可抗的大地震,生命是脆弱的。人們在搶救災區被困群眾、淚別逝者的同時,也把目光投向了防震減災。作為經常發生地震的島國,日本在防震方面,有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。
1. 生命保險柜
一種在地震中保護人體的家用防震救生罐。包括罐體,罐體的罐壁由外層橡膠層,中間鋼鑄防護網層和內層高泡墊層構成,罐體上開有進出活動門,罐體上開有透氣孔。地震發生時,人們來不及跑出戶外,可及時躲進救生罐。該救生罐可承受房屋倒塌過程中較重物體的沖擊和砸下,保護人體不至于在罐體被砸和翻滾過程中受傷,躲在罐體內可維持較長時間等待救援隊伍拯救。
2.有加強橡膠指墊的棉線手套一副
發生地震后,自救逃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,特別是被磚石等雜物困住時,單靠雙手很難脫險。而戴上這種手套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磚石瓦礫的能力,增大幸存人員自己挖掘、脫險的可能性。同時,這種手套還有防滑功能,如果脫險時需要攀爬,這種手套也可以起到很大作用。
3.應急食品兩罐
每罐應急食品包括:110克有鹽壓縮餅干、冰糖糖塊和熟花生米。也許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,但熱量很高,可以有效補充幸存人員的體力和礦物質。按照說明,這兩罐食品能夠滿足一個靜止不動的成年人4天的營養需要,加上人自身在斷糧的情況下有一定的“自持時間”,將大大延長幸存人員等待救援的時間。
4.飲用水兩罐
每罐340克。由于人對于水分的需要甚于食品,所以在“防災應急箱”中,水用雙層金屬罐包裝,盡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擠壓而損壞。醫學研究的結果顯示,這種飲用水中不摻雜果汁等添加物質,更能保障飲用水發揮救生作用,在必要時可以用來清洗傷口,避免感染。
5.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兩根、火柴一盒
在其他種類的“防災應急箱”中,也有放置應急燈的,但大多數“防災應急箱”中放置了蠟燭。這是因為,蠟燭不怕潮濕等的影響,品質可靠,除了能照明外,還可以充當火種和判斷所處環境的氧氣含量。這種經過特殊處理的蠟燭,可以連續燃燒4.5個小時,比大多數應急燈能夠提供的照明時間都要長。
6.超薄保溫雨衣一件
這種銀色的保溫雨衣是高科技產品,整件雨衣折疊后和一條手帕的體積不相上下,重量極輕,可以從頭到腳包裹一個壯漢。這種雨衣采用了類似美國宇航員太空服的材料,可以有效隔熱,有較好的韌性。在遭遇地震災害時,很多人在廢墟中等待救援時會面臨體溫下降的問題,這種雨衣可以有效地保持體溫,增加幸存人員獲救的希望。必要時,也可用這種雨衣制成簡易的儲水器,來保存雨水以供飲用。
7.高強度尼龍袋一個
使用者可以用這種袋子,將“防災應急箱”內的物品全部裝入,隨身攜帶。在地震中,幸存人員脫離危險地帶后,當地往往還處在無水、無電、交通中斷的狀態。那時,隨身攜帶應急箱中的食品和飲水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此外,有的“防災應急箱”中還有藥品、繃帶等。